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质量建设年度报告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2-02-20 浏览次数: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福州大学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的“211工程”高校,2014年正式列入福建省重点建设的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2017年列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创建于1978年。现有英、日、德3个本科专业和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的深厚底蕴和学科优势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翻译硕士学位点于2010年获得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开始招生,学制原为三年,2014级起改为两年半。共有英语笔译和英语口译两个培养方向,具有明确的定位。以国务院学位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MTI学科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走国际化道路,服务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对翻译人才的迫切需求、符合MTI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以及福州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大局。学位点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设适应社会需求、符合MTI专业要求的课程,凸显MTI专业特色,努力朝着本校理工为主的省级重点高校特色发展;与业界合作,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的口笔译翻译人才。同时,依托本学位点的学术资源和翻译力量,建设具有先进理念、较高翻译实践水平的语言服务团队,服务区域发展,获得社会服务好评与肯定,特别是在2021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中我院MTI学生的志愿者语言服务,以友好热情的态度、专业的翻译能力受到了外宾的高度赞誉。

本专业学位点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对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培养高水平专业翻译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特色和成效如下:人才培养国际化、师资提升规范化、实习实践专业化、课程设置合理化、专业服务特色化等(具体见第二部分工作特色)。

(一) 目标与标准

1. 培养目标

本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具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有关MTI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福州大学MTI学位点的学科优势,关注培养学生的口笔译实践素质、实践综合能力以及翻译职业要求的道德素养,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与训练,使其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获得丰富的行业经验,努力培养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职业化翻译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及满足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 学位标准(见附件)

(二)基本条件

1. 培养方向

福州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设置英语笔译、英语口译两个专业方向。英语笔译方向主要培养能翻译各种难度的文字材料,具备翻译、译审能力,能服务区域建设的高层次人才;英语口译方向主要培养能胜任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高层次人才。

2. 师资队伍

拥有骨干教师 24位,其中笔译专任教师6位、口译专任教师6位,另有校外兼职教师10,能够满足MTI课程设置需要。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年龄分布体现老中青结合的梯队特点。专任教师均有在国外长短期访学经历。现有19MTI硕导,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历,承担过各类涉外翻译任务;实行校内外导师双负责制,校外兼职教师为政府机构或省内有影响力翻译行业的资深译员,参与课程教学或作专题讲座。

笔译专任教师均为高级职称:教授4位,副教授2位,高级职称比例100%。口译专任教师中4位高级职称:教授1位,副教授3位,高级职称比例66.7%6位笔译专任教师中有博士4位,6位口译专任教师中有博士2位。成功引进旗山(海外)学者及博士1人,英语博士1人,1人晋升教授职称,2人晋升副教授职称;骨干教师4人参加由全国MTI教指委等专业学术机构及其他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并获培训证书。师资建设总体趋势良好。加大引进人才力度,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成功引进旗山(海外)学者及博士1人,英语博士1人;1人晋升教授职称、2人晋升副教授职称。

骨干教师学术兼职: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文体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分会理事,福建翻译协会副会长,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比较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此外,2位教授兼任国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及成果通讯评审鉴定专家,1位教授被聘为福建省本科教学评估专家。

3. 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以教学、科研、实践并重为指导原则,突出MTI师资力量的研究和实践能力。2020年和2021年纵向科研经费分别为18万、14.5万,横向科研经费分别为52.5万、20万。已组建二个新的团队:“福建非遗”跨文化传播团队、黄檗文化研究团队。潘红教授专著《哈葛德小说在晚清:话语意义与西方认知》获福建省第十四届社科成果奖二等奖。学院翻译团队教师作为福州外办特邀翻译专家和特邀外事翻译,承担世界遗产大会部分翻译和译审工作,提升福州的文化地位和城市形象。有3位教授承担国家社科和教育部社科项目评审工作、以及教育部学位办的学位点评估、学位论文审核等工作,展现了本学位点的学术影响力。

2020-2021年,MTI教师中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新增福建省社科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1项。出版了学术著作2部、翻译服务成果4项。其中,1部译著入选中宣部2020年对外出版项目,1部译著在国际著名学术型出版社Springer出版;MTI骨干教师承担各类相关科研项目,发表了与翻译理论探讨、翻译话语研究、翻译文本阐释、翻译史、翻译研究方法探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发表11篇核心论文,其中SSCI一区高水平论文1篇。

4. 教学科研支撑

1)教学基础设施完善。在原有语音设备的基础上,购置相关硬件设备及教学软件,经费投入89万元。目前笔译教学配备了计算机辅助笔译实验室1间(学院语5教室,60座),配置了Trados翻译软件(学院语5教室,48个点位),由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并购置了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师生还可以通过合作单位上海一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云在线翻译平台进行翻译实践。旗山校区口译教学配有同声传译实验室1间(含学生座16个,译员间4个,教师座1个),铜盘校区同声传译实验室1间(A20940座)。此外,还有6间多媒体数字化语言实验室,1间开放式自主语言实验室,1间学科竞赛专用教室。铜盘校区同声传译实验也安装了Trados翻译软件、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供口笔译专业教学和学生课外练习,使用效率高。这些翻译教学与实践场地设施,为学生从事远程翻译、线下翻译实践、小型论坛、座谈、竞赛训练等活动提供了方便。以上实验室配有专职实验员2人。同时,学院资料室藏有中外文图书2万多册,中外文期刊报纸近70种,进一步强化教学科研支撑与需求。

2)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加强。目前主要签约及稳定运作中的实习实践合作单位有7家,包括福州译国译民翻译有限公司、上海文策翻译有限公司、厦门精艺达翻译服务有限公司 、福建省外事办公室翻译中心、福建省外经贸干部培训中心、福建警察学院和上海一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这7家实习实践合作基地均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与我校MTI学位点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满足MTI实习基地的基本条件,能够为实习学生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通过实习实践基地训练,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翻译能力,也有效加强了学生的翻译职业理念、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满足了高水平翻译人才的培养需求。

3)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福州大学翻译实践中心承接了2个项目,师生共同完成了《中国文化》慕课英语字幕翻译项目,目前共同承担第33届广交会新闻报道翻译项目的一部分(受福州某公司委托)。另外,实践中心的2位老师获得福州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5. 奖助体系

拥有健全的校院两级奖助机制。奖助机制基于奖优、酬劳、助困三个原则,包括国家奖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优秀学业奖学金、 优秀助研奖学金、学费减免、返乡路费补助等。2021-2021年,优秀新生奖学金共32人,合计28万;优秀学业奖学金共16人,合计7.3万;全日制研究生助研奖学金4人,合计1万元。返乡路费补助共12人 ,合计0.44万元;减免学费共9人,合计1.69万元;助管助教岗位津贴共10人 ,合计7.26万元。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覆盖率100%

6. 管理服务

重视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配有专职辅导员2名、兼职辅导员2名,研究生教学干事1名,院长助理(协助分管研究生教学教育)1名。学院制定了《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的资助管理办法》、《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中期优秀学业奖学金评定细则》、《外国语学院硕士毕业论文硕导指导记录表》等管理规定。为深化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原有规章制度基础上,制定了《外国语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合作导师管理办法(试行)》、修改了《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暂行规定》等管理规定,确保我院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三)人才培养

1. 思想政治教育

成立了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到实处。重视以课程思政为契机,学风建设和第二课堂为主线,开展各类思政教育活动,把思政教育贯穿到教学科研过程各环节,构建“思政课、专业课、社会实践”共同育人的格局。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孵化培育、意识形态工作筑牢抓实、组织协同育人入深入细、思政工作队伍配齐配强等特色手段,培养了学生踏实的学习态度,及翻译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翻译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讲好中国故事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通过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的外语专业课程,探索高校外语类人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新模式,为培养既能心怀天下,又有时代担当、能力素质过硬的的外语类高素质人才创造成才沃土。

已取得成效:学院2个支部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支部,2人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2人被评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学院师生志愿服务团队承担世界遗产大会等重大活动的翻译志愿服务工作,受到充分肯定、好评。

2.师德师风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着力构建党建引领、教育引导、规则立德、典型示范“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将师德师风要求融入研究生导师与专任教师管理全过程。

1)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学院完善研究生导师与专任教师的管理,统筹推进师德长效机制。组织学习教育部新颁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规定,全面部署新形势下硕士生导师及骨干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坚持立德铸魂,实施“双带头人”工程,增强教师使命感、责任感。由副教授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打造党建与学科互促互进的坚强战斗堡垒。

2)突出教育引导,全方位构建师德师风教育体系

积极开展师德专题教育活动,坚持育人者先受教育,构建多层次、分类别、全覆盖的师德教育培训体系。学院安排老硕导对新任硕导进行传帮带,强调师德教育、学术诚信教育等。同时,学院常态化组织学术沙龙、开展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多渠道涵育研究生导师的师德修养。

3)完善规则立德,将师德师风要求融入日常管理

突出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表现成为研究生导师遴选、职称晋升、考核评价、评奖评优的首要内容。在人才引进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考察候选人的学术和师德品行,全面考察人才的政治思想素质。

4)注重典型示范,持续推进教师荣誉体系建设

选树先进典型,举办院内各类评优评先活动。学院以各类奖教金等评选为抓手,挖掘研究生教师先进事迹,选树在师德方面特别是关爱学生有杰出表现的身边典型,强化榜样引领,展现研究生教师的育人风采,弘扬外院师风正能量。组织教师赴省档案馆等红色基地开展教育活动,学习先进模范,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主要成效: 1人获校十佳女教工,1人获校“阳光奖教金”,1人获校“福能奖教金”,2人获校“曾亦容奖教金”,1人获校“厦航奖教金”。

3. 招生选拔

面向全国招生,招收各高校优秀推免生,接收调剂生,生源充足。2020年和2021年共招收硕士生74人,其中推免生8人。从生源看,外校考生数均超过本校考生数,说明我校翻译硕士培养已呈现出一定的比较优势。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科学选拔的原则,严格执行教育部及福州大学相关文件规定。重视生源质量,每年派老师参加研究生招生宣传,在研究生院网站公布当年招生目录、招生人数、初试复试参考书目、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等信息。每年制定“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复试期间在我院网站公示复试方案和实施细则、复试名单、复试成绩及拟录取名单,公示期不少于3个工作日。所有专业均实行差额复试,复试比例11.5

4. 课程教学

根据《全国 MTI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福州大学“五位一体”构建新时代优质研究生课程体系》(获人民网、学习强国、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宣传报道),以MTI人才培养理念、定位、目标为指导原则,结合本学位点特色,构建翻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职业化的翻译人才为目标。由公共课、学科专业课、职业素养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强调用真实语料进行教学,较好地体现 MTI 学位教育对课程结构、学分、实践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培养体系规范、可行、适应行业需求,有力地支撑培养目标。

1)立根固本,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新要求,把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口笔译课程及教学各环节,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站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思辨能力及综合人文素养等,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传递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2课程设置注重(口笔译)实践类课程。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紧密联系翻译产业,强调翻译的实践性,突出对学生翻译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及应用能力和知识面的拓展。课程教学多采用项目管理和实战模拟形式,案例和语料选材多来自教师参与的翻译实践或项目。

3教学手段多样化。

校内教师和校外行业兼职教师授课相结合、课程讲解和翻译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计算机辅助等教学手段相结合。聘请翻译业界资深译员主讲授或参与《翻译职业素质》、《专题系列讲座》、《科技翻译》等课程,使学生明确翻译行业特点与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同时,培训学生利用翻译技术技能,自建语料库。

4)校企合作,项目带动,深化产教融合。

立足于“一带一路”的区域优势和社会行业发展需求,以服务求支持、求发展,与7家签约的翻译硕士实习实践基地建立稳定的、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口笔译服务,受到好评。同时,获批了福州大学研究生教育尬歌项目2项,以项目带动课程教学、翻译研究与实践。开拓研究生学科视野,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5)创新督导机制,保障教学体系。

通过教学反馈会征求学生意见、院班子及督导小组听课巡视、填写《导师指导记录表》等措施,建立教学评价反馈机制。通过常规与专项检查,线上与线下检查,全面与个别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保证教学质量。

5. 导师指导

1)规范导师指导制度,强化导师责任意识。为提升导师工作水平,落实《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文件精神,学院制定了《外国语学院硕导职责》、《外国语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合作导师管理办法(试行)》、《外国语学院硕士毕业论文硕导指导记录表》等文件。加强导师培训,组织导师学习教育部、学校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导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导师第一责任”的基本要求。

2)履行全程指导职责。研究生确认导师之日至毕业(或肄业)离校的整个学习过程,导师应认真履行指导职责。导师应督促研究生科学合理管理时间,对研究生的专业学习提出明确要求,定期检查研究生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及实习实践等执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帮助,对选题、开题报告、学位论文撰写等重大环节关键时间点予以指导。

3) 研究生保留导师指导记录。研究生做好并保留导师的指导记录,留存相关的指导意见与建议、批改记录等材料。

4)履行学位论文指导职责。导师对学位论文撰写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学位论文,特别注意审阅学位论文的选题与综述、创新性及论文价值、科研能力与基础知识、论文规范性等。对学位论文提出具体修改意见,严格要求并激励学生撰写高水平的学位论文。

5)导师承担问题论文的相关责任。按照《福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处理办法》福大研[2017]47号文件和《福州大学研究生和导师学术行为规范实施办法》对问题论文导师个人的责任追究或惩罚处理;除此之外,问题论文导师因此论文所获得的所有收益全部扣发或收回,包括指导工作量、奖励性绩效等。

6. 学术训练或实习实践、学术交流

强调对学生实际翻译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和实习环节。专业实践主要依托实习实践基地展开,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实践途径提升翻译实践能力,笔译方向不少于15万字的笔译实践,口译方向不少于400磁带时的口译练习。教学中注重计算机辅助翻译技能的传授和实践、翻译记忆库、词汇库等资源的使用,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翻译实习实践以实地实践、远程实践、实地-远程结合三种方式展开,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提升翻译能力,提高翻译职业素养;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翻译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翻译实践项目包括与学院正式签约的7家翻译实习实践基地的线上和线下的翻译实践项目,通过实践强化学生的翻译技能、熟悉实际的翻译流程和和环节,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型会展、国际会议等口笔译翻译志愿者服务,通过实践强化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学术讲座,提升师生的学术涵养和学术素质,同时,通过聘请兼职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把握MTI人才培养的前言动态。聘请来自福州译国译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一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国际交流处、翻译室)、福建外经贸干部中心等合作单位的翻译业界资深译员,为MTI学生作各类讲座,提升学生的翻译素养,帮助学生了解国内翻译人才需求、翻译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等。

(四)质量监控

1. 质量保障

为提升我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探索并制定了《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办法(试行)》、《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暂行规定》、《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控实施细则(试行)》、《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规范》等规章,确保学位点建设有章可依。

同时,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教学环节、实践教学、考试命题、试卷评阅、教学文件存档、论文开题答辩、论文送审、论文答辩等各培养环节具有明确的监控和保障措施。同时,每学期初对上学期的各类试卷、实习实践报告即相关教学文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障各培养环节顺利推进。

2. 分流淘汰

MTI导师按照福州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考核体系由福州大学研究生院进行动态考核(每3年考核一次),采用淘汰制保证导师的质量。

根据福州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授予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对于授予学位、延迟毕业和退学的规定。

3. 学位论文

为完善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倡导学术正气,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学院根据教育部及学校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控实施细则(试行)》。

1)定期组织学生与硕士生指导教师认真学习《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福州大学研究生和导师学术行为规范实施办法》和《福州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毕业与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规定》等文件,切实加强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2)通过开题报告双盲复审制度、学位论文撰写规范保障制度、论文送审前双盲预评审制度、学术不端的预防与处置机制等措施实行研究生学位论文全程管控,大大提高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2020-2021我院MTI学位论文由学校抽查送审和省级论文抽检的情况均合格通过。

3)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化。学位论文用英语撰写,主要为翻译实践报告与翻译研究论文两种形式。选择撰写翻译实践报告比例约90%。实践报告的翻译语料来自实习项目的真实语料。学位论文要求必须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深入分析和解决翻译实践的问题,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

4. 学风教育

    重视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塑造,进行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教育,定期以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通过科学道德讲座、学风建设宣讲会、学术道德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加强学风道德建设,要求师生恪守学术诚信这条底线,对学术不端实行“零容忍”,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同时,对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做了规范,进一步督促研究生严格按照书写规范撰写科研论文。

5. 管理服务

已建立了较健全的各类有关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学管理及实习实践管理规章制度,符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总体思想和特点,并付诸实施。重视MTI学位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工作,制定了MTI学位授予及毕业环节相关规章制度、MTI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相关规章制度、MTI日常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等。

6. 就业发展

通过思政教育和学风建设,培养了学生务实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素养有效提升,更好地与相关用人单位对接从业,MTI 硕士生就业竞争力逐步提升。本学位点学生就业态势总体良好,择业面广,发展前景好。学院积极做好“云”服务,组建2021届外国语学院就业信息分享群、选调生通知群,推送就业创业、考研招录等政策,为学生就业发展保驾护航。学生意向去向的单位类型主要为高等教育、中初等教育、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小部分选择外企。部分学生升学。

二、工作特色与成效

1.人才培养国际化

继续推进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双授翻译专业硕士学位合作项目(已有3名学生取得西悉尼大学MIT学位及我校MTI学位,其中2名获澳大利亚NATTI口、笔译资格证书),因受疫情影响,2020-2021邀请西悉尼大学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进行项目宣讲二次;继续推进与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所、台湾辅仁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等高校的合作关系,为疫情后下一步的合作拓展奠定基础。

2. 师资提升规范化

增加高学历高职称和富有翻译经验的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团队和梯队。选派教师进行访学、学历提升、参加MTI教指委等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学、与国外合作院校签署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展开双向交流,有效提高了专任师资实力。

3. 实习实践专业化

学院“福建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和“福州大学翻译实践中心”运转有序;与福州译国译民翻译公司、厦门精艺达翻译公司等 7 家签约实习基地协议,基地配备实习导师,有效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学位论文选题以翻译实践报告为主,选材来自实战翻译语料。

4.课程设置合理化

发挥师资队伍的学科优势,重新修订培养方案,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增设《笔译工作坊》等实践类课程;结合我校理工为主办学特点,开设科技类翻译课程 2 门(《科技翻译》《科技文献编译》),建立科技英语翻译语料库。

5. 专业服务特色化

师生以专业优势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完成省级外宣成果 3项,其中厦门金砖会议礼品丛书《你好,福建》获 2019 年中宣部优秀地方外宣作品一等奖。参与区域建设口笔译工作,如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贸洽会、海交会等,得到好评与肯定。

三、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 MTI学生数量与培养质量协调问题。

MTI生源充足,但生源质量有待提高。学生参加CATTI考试的通过率虽有提升,但二级笔译、二级口译通过率尚有待提高。目前尚未真正实现职业证书与学位证书的衔接。

2. MTI双导师制有待完善。

我校现有MTI硕导遴选标准侧重科研成果,以翻译实践见长的一些教师因研究成果欠缺无法成为导师。这一标准也限制了吸纳业界人士为导师。目前校外导师仅限于实习期间基地行业导师的参与。

3.口译教师梯队有待加强。

口译教师梯队有待加强,口译教师外出承担的口译活动,因受校教师评价体系、教务规定等限制,口译成果认定尚有难度。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加强对MTI教师的专业化培训

加大力度组织教师承担翻译项目,通过专题会议、讲座、培训、外出学习等途径,选派教师接受专业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翻译实践能力。

2.探讨与合作单位的双赢合作机制

利用校企合作优势,打造责权利明晰的合作机制。在经费保障、学生管理、导师互聘方面达成合理的解决方案,推进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共赢。

3.推进MTI师资评价体系朝着符合专业特点的方向发展

以评估为契机,争取学校优惠政策,鼓励更多教师参与翻译实践,使现有考评机制朝着符合专业特点的方向发展,保证MTI教育稳步发展。

 

 

 

 

 

 

 

 

 福州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学科代码:0551

 




 

 

 

 


第一部分  概况

1.概述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英文缩写:MTI)2007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批准设置的一个专业学位类别。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翻译实践领域和语言服务行业的需求和发展,培养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双语能力、跨文化能力、口笔译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翻译人才。

福州大学于2010年获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下设英语笔译、英语口译两个方向。学科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德国等国著名高校签订了联合培养或合作协议。学科拥有翻译实践中心平台,建立了福建省外经贸干部培训中心、福建省译协翻译中心、福建警察学院(外警培训中心、禁毒中心)、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所、上海文策翻译有限公司、译国译民翻译公司、厦门精艺达翻译公司、福建闽江学院爱恩国际学院等实习实践基地。

学科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顺应福州大学创建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创业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加快建成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的宏伟目标,立足福建地域文化与特色,发挥自身优势,以人才培养为依托,围绕福建区域产业、地方经济和自贸区的发展的人才需求,坚持立德树人,教学科研并重,努力培养高层次翻译人才,为福州大学双一流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专业内涵

翻译是以跨语言、跨文化信息传播与知识迁移为核心内涵的专业领域。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借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跨文化交际学、对外传播学等理论,考察和研究中文和外国语言的口、笔译活动及其规律,考察和研究文学和文化跨越语言、跨越民族、跨越国界的传播、接受和交流的规律及相关应用问题,包括口笔译实践能力、语言服务能力、口笔译过程研究、口笔译产品研究、翻译教育、翻译理论、翻译史、翻译批评、机器辅助翻译、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等领域。

本专业重视专业实践能力,并着重探究口译或笔译的过程和译语或译文的产生,探讨提高译语或译文质量和功能的途径。

随着语言服务业的兴起,本专业领域从传统的语言转换和跨文化交流扩大到翻译与本地化管理、语言技术工具开发与应用、语言服务与企业国际化、语言服务业人才培养、多语言会议的组织与管理等应用范畴。

3.服务领域

翻译是一门跨学科、跨文化的应用型专业,服务领域十分广泛,涵盖需要进行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各个领域。

翻译以尊重文化多样性、达成交流互通为己任,在国际文化互通与传承,国际学术交流、经济、科技、教育合作等方面成为沟通的桥梁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4.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语言服务业逐步成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性行业和现代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翻译作为语言服务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我国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国家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助推器、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发动机。国家对高质量、专业化、多语种的语言服务人才需求与日俱增。

部分  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道德

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具有人文精神,掌握科学的人文思想和方法;在学术活动中应坚持独立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在翻译实践中,遵守翻译伦理规范,实事求是;遵守翻译职业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诚实守信;在撰写学术论文或者研究报告时,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成果要如实标明出处,从他人作品转引第三人成果时,要如实注明转引出处,自觉杜绝学术抄袭和学术造假。

2.专业素养

要求具备扎实的中英语言基本功,丰富的中英文化知识,人文科学精神,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要培养良好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娴熟的语言转换能力、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及其他翻译工具。

3.职业精神

要求遵守科学诚信的职业道德,在翻译活动中尊重原作的知识产权,在译文中注明原文的出处和版权所有人;保守翻译工作中所涉及的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不承担超出个人能力的口笔译任务;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二、获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应掌握扎实的语言知识、翻译知识、百科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

1.基础知识

研究生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

语言知识:中文与英文的语言知识、中文与英文的文学文化知识,中文与英文不同文体和语域的写作知识,比较语言学知识,跨文化交际知识等。

翻译知识:口笔译等翻译基础知识,如基础笔译、基础口译、翻译概论、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服务产业的运作机制和行业标准与规范。

百科知识:中国与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理、历史、文学、科技等领域的知识,相关行业翻译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等。

信息技术知识:用于语言服务行业的信息技术知识包括计算机辅助翻译、科技翻译、信息检索等。

通过课程学习,提高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能够运用翻译基础知识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必要的计算机软件和翻译工具,进行翻译实践操作。同时掌握翻译领域的发展趋势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并能在工作实践中灵活应用。

2.专业知识

研究生必须在特定翻译领域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要求掌握的专业知识包括翻译理论和实践知识,语言服务产业的相关专业知识,与所翻译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

翻译理论和实践知识:翻译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流派、翻译史、翻译过程中语言的转换、翻译质量控制、翻译实践的形式和要求。

语言服务产业的相关专业知识:翻译职业化的发展历程、未来趋势及影响因素,语言服务产业的运作机制和职业价值观。

与所翻译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一般翻译活动经常涉及的相关行业领域知识,如政治、外交、经济、社会、文化、财经、法律、科技等与某些特定行业翻译所需的相关知识。

研究生应通过课程学习和广泛阅读文献,了解自己所学习研究的特定领域的现有知识,对所缺乏的知识需进行自学和补充。

三、获本专业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与口笔译实践活动应紧密结合,课外学习与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与扩展。研究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研究生实践训练包含以下部分:

1.实践教学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课程总学分应有不低于70%来自实践或实训课程,包括以大量翻译技能训练和翻译案例分析的口笔译实践课程,突出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一部分,学生应在教师组织下,在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和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空等场所,进行口译和笔译的实践学习,并由教师进行评估。

翻译硕士笔译方向的研究生,应至少有15万字/单词(原文)以上的笔译实践,英译汉、汉译英比例应均衡,形式可为文学作品翻译、字幕翻译、公文材料翻译、商业宣传材料翻译、学术论著翻译等。翻译硕士口译方向的研究生,要求累计400磁带时以上的口译实践,英译汉、汉译英比例应均衡。

2.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是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必要环节,结合具体培养目标,精心组织研究生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过程中需有教师或导师指导,确保研究生获得规范、有效的培训,通过实践提高翻译技能和职业操守。研究生应按要求完成与课程或专业相关的教学活动,熟悉、体验和理解专业内涵,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专业实习包括认知实习和岗位实习,可在校外实习基地或其他实习场所完成。

研究生应参加为期至少6个月(已有翻译经验的非应届本科毕业生至少一学期)的翻译实习。实习可采用在(顶)岗工作或实习等多种方式进行。翻译实习可以在学位点合作翻译专业实习基地进行,也可以自由选择实习单位。实习期间每月向导师提交当月实习汇报。实习结束后,学生应提交一份实习表现证明和实习报告由校内外指导教师评估鉴定,作为最终考核的依据。

3.学术活动

研究生自主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各种课外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研究小组论文答辩、参与课题、编辑刊物、参加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学术活动的成效由活动组织单位或指导教师进行评价,纳入实践训练考核成绩。

四、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研究生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语言能力、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百科知识获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能力、学术交流能力等。

1.语言能力

翻译既要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又要通过语言传递信息。研究生应熟练掌握中文和英语,形成两种语言的良好语感,娴熟运用两种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

2. 翻译能力

翻译能力是本专业学位教育通过职业翻译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发展形成的主要能力。笔译能力包括双语转换能力、双语文本能力、双语体裁能力、笔译策略能力、译前准备能力等;口译能力包括双语口头转换能力、记忆能力、笔记能力、口译策略能力、心理生理调节能力、译前准备能力等。

3. 跨文化交际能力

    翻译是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是文化传播的使者。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并能充分将这种跨文化交际意识贯穿翻译过程的始终,使得自己的译文能够充分传递出原文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成为中外文化传播的使者。

4.百科知识获取能力

翻译能力与译者的相关知识能力密切相关,译者的知识面越宽,翻译能力就越强。研究生应具备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包括检索、阅读、分析、理解各种专著、论文、资料、及网络资源等)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会利用一切可获得的信息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翻译实践能力,并具备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强化某一相关领域知识的能力。

5.团队协作能力

在语言服务行业中,翻译是一项需要沟通协作完成的工作。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包括商务沟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的项目管理能力。

6.职业能力

研究生应善于学习与发现,在具体的口、笔译实践中能掌握新的理论和方法,学会辨别和应用最新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经验,在工作实际中能灵活应用所学到的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善于培养开拓创新的思维与能力。

7.学术交流能力

要求翻译专业硕士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能力,包括人际沟通、探讨研究、交流交往的学术能力。应具有进行口头的、书面的和演示性交流的技能,在论文选题报告、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过程中能进行条理清楚、内容规范的报告和写作、陈述和答辩。还应具有对他人的研究进行评价和借鉴的能力。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是获取本专业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研究生在论文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论文选题、文献阅读、文献综述、论文开题、论文撰写。研究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经学院审议批准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应不少于一年(从论文选题到申请答辩)。
1
.选题要求

研究生应具备能从口、笔译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问题的能力,且可以通过不断实践得以改进和解决;能够对所需解决问题的目标进行分析,能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对比优化;能对口、笔译实践进行详细设计和实施,具有管理、开发、实践等翻译职业能力。

论文选题应突出实践性,鼓励学生从真实的口译、笔译实践或语言服务实践中寻找选题。可选择一般翻译活动较多的领域,如政治外交、商务、旅游、文学、文献、法律等,也可选择某个特定领域的专业翻译,也可以在语言服务行业中选题,包含翻译、技术、管理等相关方面,也可以选择翻译市场分析、翻译和国家战略的关系、翻译项目管理、翻译技术应用等方面调查或研究。

选题不宜过大,应与翻译职业和行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突出选题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走人社会,走入行业,在实践中搜集资料,进行调查,展开分析,并对翻译专业和行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见解。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工作条件(经费、设备等)、预期达到的水平、存在的问题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查阅不少于25篇的中、外文文献资料,写出不少于五千字的书面报告,并应在由导师、相关专业及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参加的开题报告会上进行报告。

研究生应熟悉特定翻译领域的文献资料,掌握其主要进展,获得其背景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判断翻译实践已有研究成果和未解决的问题,以指导学习和论文工作。通过翻译实践研究,解决翻译领域的一些实际问题。

3.学位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形式,研究生任选一种):

(一)翻译实践报告/翻译项目报告
   
翻译实践报告应选择未有过译本的中英文非文学文本。翻译项目报告可基于为某机构承担的非文学或文学翻译项目。翻译选材应具有一定难度和足够的工作量,实践或实习报告能反映翻译硕士的知识面、翻译水平、解决翻译实际问题的能力,应体现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转换能力、跨文化意识以及译文受众意识。字数不少于15000单词(英文)。其中,口译方向学生须撰写字数不少于10000/单词(原语或译语)篇幅的口译实践内容,并写出不少于5000英文单词的实践报告(不含译例字数)。

论文附录部分应列出案例的翻译文本全文,可以是一个完整文本,也可以是一组主题相关的文本,原文字数英语不少于8000字,汉语不少于10000字。

(二)翻译研究论文
   
专业学位翻译研究论文应为应用层面的研究。注重选择与现实需求联系紧密的翻译实践中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理论分析,选材应具有一定难度和足够的工作量,论文能反映翻译硕士的知识面、理论分析能力。字数不少于30000单词(英文)。

(三)翻译实验报告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5000单词(英文)的实验报告。

(四)翻译调研报告

在导师指导下,翻译调研报告可基于为某机构或学校承担的调研项目或任务,应具有一定难度和足够的工作量,能反映研究生的知识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字数不少于15000单词(英文)。

无论采用上述任何形式,学位论文都须用外语撰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文格式符合学术规范。学位论文采用匿名评审,论文评阅中至少有一位是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位具备翻译实践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版权所有©外国语学院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地区大学城学园路2号  |  邮编3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