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级日语四班-
主题团课
爱国主义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人际交往)
01爱国主义教育

当历史的烽烟与时代的浪潮在时空里交汇,我们总能清晰地触摸到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脉络——那便是刻在每个中华儿女骨子里的“爱国”二字。为引导班级成员厚植家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25级日语4班于10月23日在铜盘校区一站式服务中心的党建活动室展开了一场以“承爱国志,展青年姿”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团课。
25级日语4班全体同学及班主任何美玲老师参加此次团课。
此次活动采用有趣的方式,通过动画emoji组合,同学们回忆和探索着各种历史事件。每当一组emoji出现,教室里便立刻响起热烈的讨论声——有人盯着屏幕认真拆解符号含义,有人快速在脑海中检索历史脉络,有人迫不及待分享自己的猜想,原本安静的课堂瞬间变成了充满活力的“历史探索现场”。

本次团课以“赤子初心的伊始”“新时代的璀璨答卷”“青春热血只为家国”“精神命脉永续传承”为脉络,将厚重的家国情怀拆解为四段生动的精神旅程,让每位团员在沉浸式学习中,读懂爱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堂团课,不是一次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一场从“知”到“信”再到“行”的精神洗礼。同学们明白了:爱国,是跨越百年的精神接力,是刻在血脉里的基因密码,更是每个青年必须用一生践行的承诺。希望未来都能带着这堂团课的收获,以初心为帆、以奋斗为桨,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家国篇章。
02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人际交往)
爱国主义教育后,本次团课迎来了第二个主题-----心理教育。而本次心理课堂更是聚焦于与同学们日常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话题:人际交往
刚刚踏入大学校园,同学们面对新生活或许无措或许彷徨,展开此次团课,希望有利于同学们在新的环境中结识新的好友,建立新的关系,更好的适应新生活,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其实此次活动目的不在于让同学们成为社交达人,而是希望大家从中找到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自在的相处方式。
环节一:对人际交往的认识

吴佳雯同学进行该主题团课的总讲

李泓颉同学对人际交往的意义的见解
“人际关系的核心意义,是为个体提供情感支持的港湾与自我成长的镜子,让我们在联结中获得归属感,也在互动中看清自己。”

张艺薰同学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发表个人见解
“人际关系是影响人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核心因素,良好关系能够提供情感支撑,降低孤独感,不良关系则可能引发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

探讨犯错误效应
傅文君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完美的人偶尔犯点小错,会比一直毫无瑕疵更让人觉得亲切,有吸引力。”

吴佳雯同学提到合理的的社交距离一问
何美玲老师对此提出:社交的舒适标准因文化差异存在显著不同,核心是不同文化对“个人空间”和“人际边界”的定义不同。

投射效应
几乎所有人都下意识认为盲人应该比出剪刀手势,然而事实却是---盲人可以进行对话,这是否也是一种心理的映射-----将自己的想法感受或特质套在他人身上,这就像一把双刃剑,积极面帮人快速共情,消极面则容易造成误解与烦恼。

环节一总结:列出几点交往小原则
希望对大家的交际生活提供到帮助,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找到令自己舒适的与人相处方式。
环节二:心理健康小活动
“世界上永远也找不出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你也是。”该活动由何美玲老师进行组织。


大家首先在大大小小的来自于秋天的诚意中选出自己的“梦中情叶”;


大家轮流阐述选中“梦中情叶”的由头,在霜降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诉说对每一份秋意的思念,从独一无二的落叶中找寻你与他的契缘。

一些宿缘
“首先吸引我目光的,是他枯皱的形态。叶脉乱杂如纠缠得到线团,也像地图上废弃的道路网,而最关键的在于原本应该是叶柄的部分,只留下仿佛遁入虚空的断面,像是被某种巨大的外力硬生生利落的剪短。就像我的处境一样,失去了一直以来支撑我,养育我,荫蔽我的归根,落地之后,游子下一站又在何方。”
“我的树叶很出众,我选择他的时候他也一定选择了我,他在一群树叶中很出众,我渴望如他一般。”
“生命力在灭亡中显现,在新生中澎湃。”

何美玲老师进行最后的总结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但事物的意义却是由我来赋予的。”
本次团课将抽象的“心理健康”转化为可实践的沟通技巧,帮助成员突破人际困惑,同时搭建同伴支持网络,为长期心理健康奠定基础。
供稿:吴佳雯
排版:夏春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