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古老而奇妙的制茶工艺



日期:2012-07-30  点击:




 

7 月9号下午1时,茶践队组员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观看和体验了制茶过程中最后的揉捻、包揉、烘干、缩包、打散、烘干程序。
茶民一边进行制茶操作,一边讲解。 所谓揉捻应掌握“趁热、适量、快速、短时”原则,防止焖黄劣变。采用揉捻机揉捻,一般转速40—50转/分钟,历时3—4分钟,其间要停机翻拌一次。
 
 
接着是进行包揉,但包揉与烘干两道工序是反复相间进行,各个工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程序为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定型)——烘干。包揉是安溪铁观音的独特工序,是塑造外形的重要手段,运用“揉、搓、压、抓”等技术,进一步揉破叶细胞组织,揉出茶汁,使茶条紧结、卷曲、圆实的外形。
 
 
烘干是去掉茶叶水分,进一步定型形态与香味的最后工序,使茶叶便于贮藏。初烘一般配合包揉分两次进行,低温慢焙,第一次温度掌握在90—100℃,历时10—15分钟,其间翻拌2—3次,烘至六成干茶不粘手;第二次应“快速、适温”,温度掌握在80—85℃,历时10—15分钟,其间翻拌2—3次,烘至茶条有刺手感,约七成干。复包揉后还要进行两次烘干,第一次称“走水焙”,温度70—75℃,烘至茶团自然松开,约八九成干,然后摊凉散热1小时左右,使茶叶内部水分向外渗透;第二次称“烤焙”,温度60—70℃,历时1—2小时。其间翻拌2—3次,烘至茶梗手折断脆,气味清纯,稍经摊凉后即成毛茶,可以泡饮。
 
 
其中,在包揉、烘干之间,还有两道很重要的程序,那就是缩包和打散,缩包也称速包。速包工序是利用机械将茶叶包装结实,以便更好的进行包揉工作.速包、包揉、打散三道工序是交替、配合进行工作的;正常都要进行3-5次;最后令茶品成型。打散:经过包揉工序加工后的茶叶纠缠得非常的严实,用手是很难将其打散的。打散后的茶品继续进行包揉,重复的交替工序使茶品的形状更卷、更结实,茶汁挤溢更彻底,有利于提高茶滋味浓度。
 
 
通过这次制茶的体验,茶践队成员们了解了安溪铁观音的全过程制作方法,还了解了相关的历史。不仅对茶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还体验了农村的生活,务农的艰辛。本次茶文化实践之旅,茶践队的成员们收获很多,不仅是知识,还有对制茶的感受,体验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