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报道

戴光荣教授和苏娉教授莅临我院出席学术沙龙



日期:2023-12-19  点击:




2023年12月14日下午,我院举办了“琴南学术沙龙”第三期活动,本次沙龙特别邀请了苏娉教授和戴光荣教授作为演讲嘉宾,活动由院长钟晓文教授主持。

首先为大家带来精彩演讲的是华南理工大学英语系博士生导师苏娉教授,她的主题是《殖民与去殖民:科幻文学中的岛屿》。她主要从岛屿与乌托邦想象、西方科幻文学中岛屿形象的演变、后殖民科幻文学中的群岛意识等几个方面出发展开讲述。她谈道,在许多文化中,岛屿这种具有特殊地理特征的空间往往被描绘为世外桃源、神仙居住之所或生命起源之地,但在西方文化里,人们关于岛屿的想象则与殖民主义的拓展密切相关。例如,西方早期对于岛屿的描摹典型地体现在乌托邦想象里。乌托邦是与世隔绝的海岛,西方征服者认为他们可将岛上“野蛮未开化的”土著居民驯化成“温顺而由教养的人”。在现实中,大西洋加那利群岛和马德拉群岛等类似乌托邦的地方成为欧洲推行海洋帝国主义的实验室。此后,在航行探索、殖民地争夺、欧洲科学革命等事件的推动下,岛屿成为殖民时期西方科幻作品中常见的故事地点。从19世纪末起,西方科幻文学越来越多地转向神秘外太空,岛屿在这些作品中转变为一种封闭、孤立、边界清晰的抽象空间,如星球或飞船。

苏教授指出,与西方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科幻文学相比,后殖民科幻文学中的群岛意识颠覆了以西方视角为中心的岛屿观。不同于西方将岛屿视为“远洋之岛”(islands in a far sea),后殖民科幻文学聚焦的是“群岛之洋”(a sea of islands),强调岛屿的关联性,认为群岛之间并非相互孤立,岛屿通过水域连成一片,形成休戚与共的家园。她最后总结道,后殖民科幻文学并非西方传统意义上的科幻文学,而是彰显出土著的视角和对西方科幻文学的解构。这一文类提醒我们,在人文学科的发展中,应自觉摆脱西方话语的霸权,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知识体系。



第二位演讲者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博士生导师戴光荣教授,他的主题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与反思》。戴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定义。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模型和技术当中的一种,它会根据使用者输入的数据生成新数据,而新数据的风格与内容与输入数据相似。紧接着,戴教授谈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等专业领域的应用。他谈道,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拥有简单的意识,它在社会上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些人持肯定态度,认为它大有可为,有些人持否定态度,担忧它对人脑的取代。外语学科的从业者们也提出了疑问:我们的研究领域是否会受到人工智能的侵占?我们的工作是否会被Chat-GPT等应用所取代?

戴教授认为,只要人们运用得当,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语言学、文学、翻译等外语领域的研究其实可以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他主要探讨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研究潜力。在使用者的指令下,ChatGPT能够依靠自身庞大的语言和知识储备生成模拟人类语言的结果。它可以高度准确地完成概述、修改、改述、总结、分析等各类基于文本的任务,还能实现自动评分和生成反馈、翻译、提问、编码等诸多其他功能。由此,ChatGPT能够协助语言研究者、教师和学习者完成涉及研究、学习和评价的种种任务。戴教授最后呼吁,年轻学者们应当跨出自己行业的临界点,积极学习生成式人工智能,让新技术为自己的研究服务。



钟院长分别对两位教授的演讲作出点评。针对第一场演讲,钟院长谈道,苏教授所聚焦的岛屿研究让我们看到,文学研究从传统的作家研究、文本研究、文学流派研究等范式转向了文化研究。她关注的不仅是科幻文学中的岛屿,更是岛屿形象背后的西方殖民主义,这种视角给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问题意识和社会文化意义。人文学者应当如此,通过问题意识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边界,以问题为导向,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文学文本和其他语料当中值得关注的地方,由此呈现自己的现实性关怀和终极性思考。针对第二场演讲,钟院长也分享了他的感悟。他谈道,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则是国际政治形势所导致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一则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带来的技术变革。在这样的语境下,外语学科该如何发展,乃至整个人文学科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围绕两位教授的演讲主题,外院师生踊跃提问,沙龙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李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