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硕士点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硕点介绍



日期:2025-04-07  点击:





一、学科概况

我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二级学科硕士点于2020年正式招生,学制三年。本学科面向英语、日语、德语等外语专业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招生,依托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平台,以跨学科、跨文化、跨国别为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社科思辨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

本学科强调跨学科研究方法整合,注重理论创新与实证研究结合,突出国际化视野与中国立场,关注学术前沿与现实问题,具备鲜明的学科特色。

二、研究方向与特色

本学科设立以下三个特色研究方向:

(1)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以跨学科研究特色与国际化批评视野,将文学/文化置于社会历史语境之下,从思想史、学术史、文化史等视角,比较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的文学/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研究文学/文化所反映的不同民族间的意识形态关系、不同文学文本或作家之间、不同文化话语之间的影响和互文关系、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联与差异。

(2) 国别与区域研究:旨在以第一手原文资料和国际前沿学术成果为基础,通过系统收集特定区域(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地理等领域的资料和信息,以跨学科方法研究该国家或区域的总体特征、政治经济制度、社会形态、宗教发展与影响、历史演变进程、语言文学艺术等议题。

(3) 跨文化形象与国际传播研究:以跨学科研究特色与国际化批评视野,主要通过形象学、广义修辞学、传播学等研究方法,聚焦社会、历史或文学文本中的跨文化话语,探析不同视域下的跨文化认知,深究不同视域下的跨文化形象建构及其国际传播。

三、培养目标与要求

1)专业能力:系统掌握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熟练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开展学术研究;具备跨语言、跨文化的文本分析能力。

2)学术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理论创新能力;训练跨学科研究视野和方法;提升学术写作与国际交流能力。

3)实践能力:加强跨文化沟通与传播能力;提高学术信息处理与项目管理能力;培养团队协作与组织协调能力。

四、课程体系与培养特色

本学科构建了系统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比较文学理论,跨文化研究导论,形象学理论研究,批评话语分析,广义修辞学研究,跨文化传播研究方法,跨文化话语研究等。

依托福州大学跨文化话语研究中心和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本学科实行导师组联合指导制度,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鼓励学生参与跨国研究项目,提供海外名校交流访学机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主要去向包括: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岗位,国际组织与跨国企业的文化顾问职位,新闻出版机构的编辑与策划岗位,文化传播与创意产业的管理职位,政府外事部门的国际交流岗位等。

本学科将深化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的理论研究,拓展数字人文与跨文化研究,加强国际学术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学科社会服务能力。本学科点正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人才培养基地,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